中国数据库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的数据库行业发展自60年代中期开始,以下为几个重要发展节点:
1960年代:1960年,IBM公司在美国研制了第一台专用数据库机器,取名为“文件与数据目录系统(FADS)”,并成功应用在现有系统中,开拓了现代数据库技术发展的道路。
1970年代:1970年,IBM公司研制的“文件与数据目录系统(FADS)”的延伸产品“综合数据库系统(IDMS)”上市,这是全球第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标志着数据库技术开始发展壮大。
1980年代:1980年,Oracle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关系数据库,这给数据库行业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开创了数据库行业得以进入关系型数据库时代的历史契机。
1990年代:1990年,微软发布了Windows 95操作系统, 随后微软公司发布了MS-SQL Server数据库,此举标志着基于PC的关系数据库正式进入主流。
2000年代:2007年,MySQL开源数据库普及了世界各地,开放源代码的思想让更多的开发者参与了许多数据库技术的开发,使许多优秀的数据库参与了主流应用。
2010年以后:2010年,NoSQL出现,大规模网站之间的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扩展能力表现出了瓶颈,能够快速扩展的NoSQL成为三大类数据库的代名词,构建、搭建、提供海量数据存储的磁盘分配系统使数据库行业得以更加快速和高效的发展。——来源:人工智能,仅供参考
中国数据库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90 年代, 当时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有多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开发引擎。
在 21 世纪 10 年代初期,中国开始以 Cloud Computing 为驱动力,推动了数据库行业的技术进步。随着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关系型数据库和 NoSQL 数据库开始进入市场,这为数据库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更新,数据库私有云技术也在迅速发展。2018年,中国的阿里巴巴云和腾讯云等大型云计算服务商引入了自己的数据库云服务,彻底改变了中国企业建设数据库的模式,为企业的数据中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节省成本的投资。
近年来,中国数据库行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多层存储结构, 模拟多租户架构,通过 OpenStack 和 Docker 实现快速应用部署等,让数据库行业发展更加成熟。同时,此技术的普及也使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应用程序的开发和使用更加可靠、可靠、便捷,也为中国增加诸多新的经济发展收获。
综上所述,中国数据库行业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从传统数据库到大数据时代、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型期,在中国已是一个发展成熟的行业。——来源:人工智能,仅供参考
中国数据库行业发展历程从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计算机技术飞快发展开启,突破了传统数据管理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局限,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
1990年,中国第一个小型数据库发布。在随后的10年里,中国的数据库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IBM的DB2,Microsoft的SQL Server,Oracle的Oracle,sybase的Adaptive Server,Unisys的RDM等数据库产品,成为国内市场竞争最激烈的运行时库标准。
200年,进入网络计算时代,带动大量中小型数据库出现,开放源码数据库MySQL及其商业化版本Mascon等开放源数据库系统的发展也正式突破了技术壁垒,更多的工业开放性数据库系统,如统一信息基础架构(UIF),及其商业版本UIF Enterprise Edition在中国市场开始重视和使用,几乎覆盖了中国的上市公司和政府部门,被誉为“国家大数据解决方案”。
进入2011年以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NoSQL类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也在中国市场引起关注,发展急剧。对于NoSQL类数据库,由于其数据存储方式和SQL数据库有明显区别,例如主流垂直数据库MongoDB,HBase,Cassandra,Redis等,其应用范围更加宽泛,已广泛应用于大数据领域,也已成为主流的数据行业的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
近几年,各类NewSQL数据库也有了快速发展,代表性产品有阿里巴巴集团的PolarDB,英特尔的HPI,腾讯的TencentDB,腾讯的MySQL5.7,还有傲游的NewSQL等,更丰富的NewSQL开源项目,如NuoDB,RethinkDB,华为开源的GaussDB,也已逐渐投入到中国市场,改变数据库行业市场格局,具有几乎无穷的发展空间。
以上就是中国数据库行业发展历程的简述,虽然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但是中国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希望将来中国的数据库行业可以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并成为国际一流。——来源:人工智能,仅供参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