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phaliner2022 年 6 月报告显示总运力为 2567.65 万 TEU,亚欧航线(22%)和跨太平洋航线(22%)占全球集装箱总运力的 44%,增加了 0.03%。

2022 年 1 月亚欧航线和跨太平洋航线占全球集装箱总运力的 43.7%,合 1108.3 万 TEU(亚欧航线 550.34 万 TEU、跨太平洋航线 557.96 万 TEU )
2022 年 6 月亚欧航线占总运力 22%,合 564.88 万 TEU(联盟外占 2% 合 11.3 万 TEU);跨太平洋航线占总运力 22%,合 564.88 万 TEU(联盟外占 15% 合 84.73 万 TEU)

我们可以得出 2021 年 1 月美线运力为 419.35 万 TEU,从而得出欧线运力为 504.6 万 TEU


1、需求端:集装箱海运价格在今年初到达顶峰后开始震荡波动,特别是受欧美国家通胀率高企、部分地区地缘政治冲突、疫情持续蔓延等因素叠加影响,全球航运市场需求出现小幅萎缩。欧美消费已经转型,同时还处于加息通道。一方面,消费向服务类回归,另一方面,食品和油价涨幅惊人,中低收入家庭消费被迫做出调整,非必需类商品消费下降。今年上半年全球航运市场增速虽有所下降,但整体集装箱海运贸易量仍处于市场相对高位。不过,进入三季度以来,欧美等国家通胀压力持续加大,导致其市场需求实质上不断下降,加上此前进口商大量囤积的库存仍有待时间消化,许多进口商不得不减少甚至取消商品订单,造成了全球市场旺季的货量下滑。(后续库存消化进度有待观察)
看@幸运 Huang 的北美进口货量数据表

亚欧航线占总运力 22%,合 564.88 万 TEU(联盟外占 2% 合 11.3 万 TEU);同比 2021 年增加了 145.53 万 TEU 的运力。
跨太平洋航线占总运力 22%,合 564.88 万 TEU(联盟外占 15% 合 84.73 万 TEU);同比 2021 年增加了 60.28 万 TEU。
美线运力的增加跟其他航线的运力缩减成鲜明对比。运力减少最多的是亚洲线,比去年同期减少了 11%。随着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运力周转效率逐渐提高,市场整体可用运力增加,而美线的西货东移实际上也是有效的缓解了美西港口的堵塞情况、释放了一部分有效运力,之前我们也算过全球有效运力大概释放了总计 3.8% 左右、合 98.44 万 TEU。
综上,欧美航线增加了上述如此多的运力,同时需求并没有增长反而是小幅下跌的趋势,供需极度失衡运、价不跌才怪呢!
3、实际上美线的西货东移造成了美西货量大幅下降,洛杉矶港报告 8 月份的总吞吐量为 805,672 个 20 英尺标准集装箱,同比下降 15.5%(同比)。进口为 404,313 标准箱,出口为 100,484 标准箱,空出标准箱为 300,875 标准箱。进口大幅下降,同比下降 16.8%,与 7 月份相比下降 16.7%。而运力同期却是大幅度增长的,这使供大大的超于求、供需处于极度失衡状态,美西的货量大跌实质上被营造放大成了美国整体需求断崖式下跌的恐慌性假象,也同时造就了全球航运市场运价下跌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4、2021 年以来集运市场空前繁荣的发展态势,船公司对集运市场的话语权进一步提高,部分货运代理企业对未来市场过于乐观,同时为巩固自身与船公司的合作关系,制定了较高的货运量指标。但当前的市场情况并没有那么乐观,在供给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货运代理企业为了完成船公司年初制定的货运量指标,只能以低于船公司成本运价的销售价格增加揽货,导致泰越航线出现 " 零运价 " 和 " 负运价 " 的情况。同时,部分疫情后进入集运市场的小型船公司、小船东,为提高自身揽货能力,低价竞争,也进一步的拉低了市场的整体运价水平。
5、此轮海运价格持续下跌,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对去年海运价格 " 畸高 " 的阶段性回调,有利于将飙升的运价拉回到相对合理的价格水平。也就是说,当前国际海运价格的适度下跌是合理的,但持续暴跌甚至是断崖式下跌,并不利于整个航运市场的健康发展。虽然海运费用占整个外贸成本的比例并不是最高的,但运费的剧烈波动必然会传导至全球外贸市场,继而影响整个全球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的平稳运行。(目前全球海运量在贸易运输总量的占比超 90%,而集装箱航运作为最主要的海运方式之一,其贸易金额占到海运贸易金额 80% 以上,对全球贸易影响巨大。)
6、随着集运现货市场运费持续的降温而 " 正常化 ",越来越多的消息表明,美线新进船公司难以承受高额租金的压力(因为不能按时预付租金,才有了导致船东 SFL 根据租船合同撤船的事件)。然而在集运市场 " 正常化 " 的进程中,集运市场不可避免地会再次出现一个日益扩大的两极分化现象:头部船公司越来越稳健、可持续地发展;而那些在高位入市且完全依赖现货市场的新进船公司则必须在考虑成本权衡利益之际做出痛苦的抉择。当前租金和现货市场运费的 " 大幅 " 下跌并不意味着集运市场就要步 2009 年的后尘、会自由落体般的崩溃。相反,租金和现货市场运费从极端高点回落," 正常化 " 是不可避免的,这有利于全球外贸供应链的稳定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