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窄版
用户名
Email
安全手机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知识库
忘情谷
BBS
洞见天下
微信群
报告厅
千百度
新青年
商学院
藏经阁
雄企汇
数据库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网站工具箱
快捷发帖
深度行研
图表数据
搜索
搜索
热搜:
皮书
能源
环保
GPT
大模型
电子
大数据
互联网
教育
金融
地产
制造
钢铁
工程
保险
服务
公用事业
建筑
科技
健康
医疗
机械
半导体
碳
报告
商业计划书
智库
咨询
研究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file
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
忘情谷
›
休闲娱乐
›
琴棋书画
›
Livehouse是如何被污名化的?
返回列表
发新帖
Livehouse是如何被污名化的?
[复制链接]
旺旺a
发表于 2022-10-29 04: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站文档手机双击全屏观看效果最好!如需充值或代为下载服务,请联系微信lovefeige007
作者 | 丁茜雯 编辑 | 范志辉
距离2022年结束仅剩不到两个多月,内地演出市场现状仍可用上半年的四个字概括:朝不保夕。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小长假,诸多Livehouse也是陷入无演出的萧条境地。为尽可能开源,吸引客流,Livehouse们也是煞费苦心。比如广东声音共和Livehouse便成为限定羽毛球场馆,从目前公开的演出日程来看,不出意外将是从10月初“打”到月末,或许还会成为其常规副业。
正宗的Livehouse还在艰难维持经营,反观打着Livehouse旗号的酒吧、夜店,却在假期遍地开花,收割着“酒水低消”。
仅在过去的小长假,被“诈骗”的网友便不计其数,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也不乏出现了避雷名单。“老油条”们自然是知道何为真假,但对于新手来说,这些坑踩得有点冤,却也对Livehouse的观感大打折扣,放话“看到Livehouse就避雷”。
这股“挂名之风”的兴起,也无疑是在污名化本就在近两年苟延残喘的Livehouse市场,同样也是在给线下演出市场“倒油”。
Livehouse的“污名化”
所谓的Livehouse,原是“Live Music House”的简写。
这一词汇也最早出现于日本,指的是小型且具有专业高质音响等演出必需设备的室内演出场所,可容纳百人至千人不等。最早的Livehouse文化,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日本以及台湾地区,且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呈现出相应的地区特色。
在中国内地,这一文化形态起步相对较晚,从八十年代的北京马克西姆餐厅,再到千禧年后育音堂、愚公移山、VOX等场地品牌出现,Livehouse文化逐渐成形,直至2014年以后在内地多达百家品牌。这其中,也出现了像MAO、疆进酒等这样的连锁品牌,开始走向规范化经营。
自2019年综艺《乐队的夏天》爆红后,Livehouse文化也愈加走向大众领域,开始被MZ世代所热爱、发扬,也由此迎来了红利期。哪怕是在去年疫情期间,也有不少新品牌开张,较之2019年以前,Livehouse市场也仍旧呈现出可观的增长趋势。根据大麦网发布的《2021年五一档演出观察》报告,2021年较之2019年,演出场次年复合增长率为23.1%,Livehouse观演人群也上升了326%。
Livehouse也从小众亚文化逐渐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消费,甚至在疫情后,开始成为一种营销手段,出现假Livehouse泛滥的情况。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酒吧、夜店这类以贩卖酒水为主的夜场娱乐场所,自疫情以来频频打着“室内音乐节现场”的旗号,充斥着各种非专业的演出、唱跳舞台及团购消费套餐。例如北京本地,在消费平台输入Livehouse搜索,出现在主页前列的门店,均看不到任何演出相关票务信息,只有各类酒水套餐充斥其中。
另一种常见的,则是虽为餐饮品牌,却也要硬带Livehouse噱头的串吧、餐吧等。比如北京一家名为“xx Livehouse烤焰家.音乐会现场”的门店,不仅有Livehouse中见不到的各类烧烤菜单,还出现了KTV包间。
甚至在短视频平台、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利用同城算法来投放营销的假Livehouse也是铺天盖地,更是出现了所谓的如何打造热门Livehouse的商业讲师,无不例外都将Livehouse定位为酒吧的一种经营模式,内容也围绕在如何刺激酒水消费、翻台率等。
可以说,这些日渐兴起的所谓Livehouse,本质上还是追逐Livehouse热潮、以此为噱头的传统娱乐消费场所。
尽管将以往的酒吧驻唱说法包装为Livehouse演出,实则酒水与吃喝依旧为营收来源,主要特征还是有着大面积卡座、餐桌,观演站区贫乏甚至没有,装修精致,且音乐只是氛围烘托。
反观真正的Livehouse,虽然也会有售卖酒水服务,但多为乐迷自主选择消费助兴,并无低消标准,场地最主要的作用还是提供演出服务。因而虽存在卡座,也均在后方或上方,环中心舞台的大多数面积为观演站区。最重要的是,Livehouse以售卖演出票为营生,非演出时段则大多不营业。
简单来说,把音乐演出放在C位,尽情享受买票进场欣赏演出的商业运营模式则为真正的Livehouse,以翻唱驻场为主、将音乐演出沦为背景作用来为吃喝娱乐助兴的,则为假Livehouse。
更为直接的区分,便是卖门票的与卖酒饮的,两者大不相同。
时至如今,Livehouse在疫情后更像是一个形容词,No Live但却能让House在疫情时代找到Live下去的捷径,其也成为了城市文化场景里的新符号。
真假Livehouse的生存危机
Livehouse的被污名化,也与当下整体大环境有关。
疫情时代带给演出市场重创的同时,也令酒吧、餐饮行业同样遭受到了不小的打击。根据今年8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酒吧创新论坛”公开数据显示
,今年上半年酒吧行业投资总量下降55%,全国娱乐整体下降60%。
可以说,疫情令这类线下娱乐行业消费大幅下降,带有严重潮汐性的传统经营模式不得不进行创新,而Livehouse这一新噱头也就成了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带货”手段。
作为新的增量市场,Livehouse的红火也令酒吧行业看到了潜在的消费力。毕竟,Livehouse虽在2019年后逐渐从小众走到大众,但却并未像酒吧、餐吧等遍布全国,尤其是下沉用户群体所在的四、五线及开外的城市。
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Livehouse仍有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这也使得酒吧、夜店等娱乐场所,瞄准Livehouse这一新行的引流密码,打造“Livehouse酒吧”的夜场模式来进行营销。
真正的Livehouse品牌,在疫情之下也并不好过,核心盈利模式遭遇停摆。除了因疫情造成长期停业外,也会受不可控因素影响,造成演出恢复后又陷入取消、延期的无止境循环。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Livehouse关门者无数,哪怕是在北上广一线地区的也无能幸免。不摘牌,也成为了大多Livehouse的唯一目标。
因此,不少Livehouse也开始被迫开启副业模式,拯救因演出寒冬下造成的经济损失。像是声音共和在兼顾演出的同时将场地改造成付费羽毛球场,太空间也卖起了柠檬茶,还有山丘也开启小龙虾和咖啡的外卖副业等等。这其中,也出现了酒球会这样的老牌Livehouse在今年一度舍弃老本行,转而从事餐饮业,开起了“酒球大饭店”。
实际上,Livehouse们也乐于在疫情后多元化拓展业务范围。以往,文创产业的消费依托线下演出能够产生不错的效益,但比起夜场这类相对并不依赖演出的运营模式仍差些火候,也就成为了目前大多Livehouse喜闻乐见的第一选择。《2022年中国Livehouse生存与发展调研》报告显示,
高达79%的Livehouse正在尝试多元化运营,其中酒吧业务成为所有场地方的共同选择,也是唯一满分选项。
目前,像DDC黄昏黎明俱乐部在2020年因疫情闭店之后,于今年6月再度重启,就加入了酒吧与餐吧、放映厅并存的复合运营模式,实质上无演出期间更像是电影餐吧。但在10月小长假期间也因放映电影遭遇查处,暂停营业。
这也意味着,Livehouse面对生存困境,其实也是在变相割舍一定的标签。但需要注意的是,Livehouse之所以为Livehouse,是因为音乐演出始终是主体,是不能“忘本”的存在,并非如酒吧、夜店等一样是基于生存打出的引流噱头。如果任由Livehouse被污名化,长此以往模糊概念,也必定会影响音乐行业中某些亚文化的生存发展。
毕竟,在演出方面来看,Livehouse只是一个空间场所,承担的是音乐文化传播功能,诸如早期的摇滚潮,如今的嘻哈热,皆曾被称之为亚文化,广为人知的阶段里,也离不开Livehouse的荫护,演出也是大多数音乐人的收入来源之一。
而当城市里提供亚文化生长的空间不断被挤压乃至消失,其实也是在阻碍多元文化生态的发展,让新生音乐人的成长到受众市场的养成失去土壤。正如在韩国的Livehouse,Hyper Pop这一亚文化音乐在疫情后近两年成为新的流行趋势,且不断地因演出的报复性开演,向主流市场输送了以Dasutt乐队、ADOY为代表的不同类型的小众独立音乐人。
站在乐迷乃至消费者角度,因Livehouse成为滥用的标识,也可能会误入酒吧、餐吧等消费陷阱,导致对真正的Livehouse产生抵触心理,这对真正从事演出主业的Livehouse来说也并不讨好。
说白了,Livehouse为原创音乐提供的扩圈传播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倘若Livehouse一个个离场而去,华语乐坛的部分音乐文化也许会止步于亚文化圈层,失去不少源头活水。
结语
敏感的Livehouse从业者们,其实也早已发现问题。
早在今年2月,由近百家Livehouse主理人们自发组织的“2022首届Livehouse行业论坛”上,便早已提到,Livehouse缺乏话语权和主动性,需要去打造复合型空间。也就是说,在原有的演出分成模式上,来充分利用空间创造营收,增加附加值空间。
但打着Livehouse旗号不行Livehouse本业的夜场、串吧等,却也是始料未及的变因,一定程度上为Livehouse的拉新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不仅混淆视听,还败坏行业名声。即便Livehouse为生存被迫开启副本,但对于自己的招牌、演出行业,却也是格外珍惜。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乐迷、Livehouse们会格外排斥Livehouse化的酒吧、串吧等。
总而言之,Livehouse的污名化,很有可能在夜场文化这类内容的混合下,不断被压榨到仅剩最后一滴热度。而真正受伤害的,除了被坑的乐迷,这些仍在苦苦支撑的真Livehouse也难逃被有色眼镜看待的未来。
【声明】本站官方已审核发布资料均系官方通过公开、合法、收费渠道获得,网友自行发布资料平台只提供审核职责,资料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2411977441@qq.com),如对资料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个人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敏xx
发表于 2022-10-29 04: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的小微经营已陷入绝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星耀夜寐
发表于 2022-10-29 04: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污名化?几个没什么天赋的所谓音乐人自嗨的地,模仿国外文化还以为很高大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专题系列
热点追踪
机构研报
免费专区
美不胜收
图表数据
Copyright © 2008-2023
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https://www.cnxiongqi.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风格购买及设计联系:13450110120 15813025137 QQ:21400445 8821775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克米设计
|
黑ICP备2023000012号-1
|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