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窄版
用户名
Email
安全手机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知识库
忘情谷
BBS
洞见天下
微信群
报告厅
千百度
新青年
商学院
藏经阁
雄企汇
数据库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网站工具箱
快捷发帖
深度行研
图表数据
搜索
搜索
热搜:
皮书
能源
环保
GPT
大模型
电子
大数据
互联网
教育
金融
地产
制造
钢铁
工程
保险
服务
公用事业
建筑
科技
健康
医疗
机械
半导体
碳
报告
商业计划书
智库
咨询
研究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file
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
忘情谷
›
休闲娱乐
›
琴棋书画
›
见证中国发展变化 搭建交流沟通桥梁(新时代·我在中国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见证中国发展变化 搭建交流沟通桥梁(新时代·我在中国) ...
[复制链接]
悭谀
发表于 2022-11-5 21: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站文档手机双击全屏观看效果最好!如需充值或代为下载服务,请联系微信lovefeige007
(原标题:见证中国发展变化 搭建交流沟通桥梁(新时代·我在中国))
肖恩在录音棚吹奏葫芦丝。
玛米苏阿(左)和爱凯搭档表演相声。
蒂埃里在甘肃敦煌拍摄风景。
蒂埃里拍摄的福建霞浦渔村风光。
学习中国传统曲艺,拍摄中国梯田风光,重新填词翻唱中文歌曲……接受本报采访的多位外国友人分享了他们在中国工作、生活期间的所见所闻,畅谈对中国各领域发展变化的感受和体会。
“学习相声加深了我们对中文的理解”
本报记者 刘 歌
“打竹板,走慌忙,转身我来到了同仁堂……”骄阳似火的盛夏,非洲青年玛米苏阿·拉库图阿里乌尼在天津鼓楼城墙下,扬起双臂,打着快板。快板上的红绸带,伴着他字正腔圆的天津快板《同仁堂》在空中飞扬。
“嘿,这非洲小哥快板说得真溜!”路过的天津市民驻足观看,竖起大拇指点赞。记者的采访就在这里开始,一同接受采访的还有玛米苏阿的相声搭档爱凯·基蒂利。
“我是逗哏玛米苏阿,来自马达加斯加。”“我是捧哏爱凯,来自肯尼亚。”这对相声搭档于2016年来华留学,后来都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两个同龄的非洲年轻人,因汉语在中国相识,又在曲艺之乡天津与中国传统艺术结缘。
玛米苏阿活泼健谈,爱凯沉稳安静,两人一动一静,相得益彰。一对搭档在台上说起相声时,台下的观众若是闭着眼睛听,哪里听得出是外国人?那标准的中文发音、干净利落的抖包袱,以及不时蹦出的俏皮天津话,让台下观众开怀大笑、赞不绝口。
2019年,两个非洲青年偶然间接触到相声,觉得很有意思,就开始跟着老师学习。“语言是一道难关。刚开始练习时,经常遇到不熟悉的中文表达方式和成语,学习相声加深了我们对中文的理解。”玛米苏阿回忆,起初两人配合缺乏默契,只能慢慢从说词、表情、动作开始练习。
现在,他们只需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的想法。两人表演过不少相声作品,其中《五官争功》获得了第二届“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展演的“传承才俊”奖,《非比寻常》则在第十二届北京青年相声节新作品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相声创作源于生活。在天津生活6年,他们见证了天津的城市发展,也逐渐地琢磨出其中的“天津味”。原本就天性乐观、阳光的两个非洲青年,对这里的人们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
今年,两个人又开始学习天津快板。“你一米,我一米,大家拉开小距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志愿者防护服裹得严实,也不妨碍快板打得有力。“我看到有‘大白’用说快板的方式通知大家做核酸,受到启发,就想结合一些热点,用我们擅长的方式,记录在这里的所见所闻。”玛米苏阿说。
除了深入系统地学习钻研相声艺术,玛米苏阿和爱凯还身体力行做起了中非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中国的相声作为一门语言艺术独具特色,在我的家乡马达加斯加流行脱口秀,希望未来我在表演相声时可以加入一些自己文化的特色。”玛米苏阿说。而在爱凯看来,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如果只会语言,不懂文化,就会闹出笑话,甚至引起误会。”
爱凯介绍,随着肯尼亚和中国的合作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肯尼亚工作、旅游。为此,蒙内铁路运营公司为员工开设“中文+铁路”的专业汉语课,以更好服务中国游客,爱凯的硕士论文就与此相关。
在这篇题为《肯尼亚蒙内铁路运营公司专门用途汉语教学调查》的论文中,爱凯对蒙内铁路运营公司员工和肯尼亚当地的汉语教师进行访谈,调研该公司的专门用途汉语教学情况,“我想利用我的专长,研究如何能够更好地开展专业汉语培训,为铁路运营公司的员工们提高汉语水平出谋划策。”
在为论文写作进行的调研中,爱凯注意到,“中文+铁路”的汉语培训,不仅教汉语,还向学员普及两国不同文化礼仪。通过问卷调查,他还发现学员们普遍希望在学习期间能够到中国铁路运输部门参观学习,“这类课外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以及汉语水平。”他总结道。
和不少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外国人一样,玛米苏阿和爱凯对中国的了解随着时间的积累越来越深。“来这里之前,一说到中国,我们想到的就是中国功夫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爱凯说。后来,他们发现中国远不止于此——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绿色低碳出行随处可见,物流服务便捷高效……在中国生活的时间愈久,中国在他们心中的形象愈发立体和生动。
“中国人民真的太了不起了!”这是玛米苏阿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疫情发生后,中国各地医务工作者迅速集结驰援。看到新闻报道,我心里感到非常震撼。”玛米苏阿说,在中国的这些年里,他总是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关怀和温暖,“中国在第一时间向很多非洲国家伸出援手。在同心抗疫精神的感染下,我决定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疫情防控期间,玛米苏阿主动请缨成为一名校园“快递小哥”,每天为校园内的国际留学生代取送快递,直到复课,从未间断。
采访结束时,已是深夜时分,夜色下的天津城格外美丽。两个非洲青年要回学校了,大家有点依依不舍。
交谈中,出租车来了,看着两个非洲青年,司机问记者:“他们要去哪里?”
“去天津师大。”
“怎么走?”
“让他俩自己跟您说吧!”我们笑着告诉司机,“师傅,他们的中文好着呢,路上还能给您说一段相声呢!”
“用镜头记录中国之美”
本报记者 樊 帆
法国人蒂埃里·博尔尼耶已经在云南昆明生活了10多年,他既是一位摄影师,也是一位巧克力甜品师。蒂埃里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在美国工作多年后被公司派至上海担任财务总监。2004年,一次云南之行让蒂埃里邂逅了元阳梯田的美丽风景,也将他内心的艺术追求唤醒。“在见到梯田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从此决定成为一名摄影师。”蒂埃里回忆道。
此后,蒂埃里开始学习摄影。为了呈现绝佳的光线,他可以在寒夜中等几个小时,只为捕捉破晓的一瞬,也会为了拍摄某个时节连续等待数年。他向记者展示他的摄影作品:“这些都是我拍过的元阳梯田。在不同的时间,梯田呈现出不同的色彩,非常迷人。”通过这一组组照片,蒂埃里把元阳梯田介绍给世界,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和摄影师慕名而来。他的作品也获得多个世界风光摄影大奖,刊登在多本知名杂志上。
当收到回纽约工作的调令,蒂埃里才发现数字和财务报表再也不能满足他对生活的追求,他选择留在昆明,成为一名专职摄影师。当人们惊叹于他人生跨度之大时,他总是微笑着说:“你可以给生活加入一点诗意。”如今,每天早上,他都会去菜市场买菜,然后像个地道的昆明人一样,熟练地烹饪干巴菌等当地美味。
在云南生活的日子里,蒂埃里去过许多不同的山村拍摄,他感受到山野间发生的诸多变化:沥青路修到了大山里的偏远村庄,村民们学会了网络直播和电商带货,见到外国人也不再拘谨陌生,这让他的创作扩展到了新的领域——肖像摄影。那些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农民,成了他镜头里的主角。“光线、情绪和故事是成就一张好照片最重要的三个因素。”蒂埃里说。透过他的镜头,勤奋质朴的中国人民为理想生活而奋斗的画面被定格下来,呈现出一份诗意的厚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蒂埃里放慢了旅行拍摄的脚步,但他对生活和事业的热情却丝毫未受影响。烘焙是蒂埃里闲暇时的爱好,他尤其喜爱制作巧克力。在他看来,摄影是视觉艺术,精美的巧克力是视觉和味觉的双重艺术。“来尝尝我们做的巧克力。”蒂埃里从他位于昆明金鼎1919文化创意园区的巧克力工厂厨房拿出两排精美的半球状巧克力,每颗巧克力表面都涂着华丽的老虎花纹,“今年是虎年,我希望通过制作带有老虎元素的巧克力,来表达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蒂埃里发现,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关注品质,手工巧克力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同时,由于当地政府这些年大力推广种植热带作物,可可树在云南、海南等地生长良好,让蒂埃里的巧克力工厂能够直接从当地采购优质的原材料。蒂埃里说:“我们不仅把普洱茶、乌龙茶、绿茶等口味融入巧克力中,赋予手工巧克力独特的中国口味,还希望把艺术创作也加入到巧克力的制作中,这些创新都是为了做出有中国元素的高品质巧克力。”
最近,蒂埃里正忙着在一家酒店里设立手工巧克力货架。他高兴地说:“我在这里找到了我的热情、爱好和事业,我相信没有比在中国生活更让我开心的事了,我很享受在昆明的每一天。”蒂埃里表示,未来还将继续拿起相机,“用镜头记录中国之美”。
“用音乐传播中国文化”
本报记者 张矜若
一边按动琴键一边修改乐谱,然后打开电脑用混音软件制作音乐,仔细琢磨如何加入不同的音色谱曲;累了就出去散散步,思考用什么英文单词可以更准确地展现中文歌曲的意境……这是在中国从事音乐创作的英国青年肖恩·吉布森的日常。肖恩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一个喜欢中国音乐的英国人”是他最喜欢的自我介绍。
肖恩与中国音乐的缘分由来已久。“我曾在利物浦街头路过一个东方文化展,听到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觉得十分悦耳。”那是他第一次听到中国音乐,当时的肖恩并未想到此后会与它结下不解之缘。“我以为这些乐器只在中国古代演奏,来到中国后,才发现它们沿用至今。”在肖恩看来,中国音乐十分有特色,一些传统乐器能够模仿自然之声,比如笛声可以逼真地还原鸟叫声。“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乐器总能给我带来别样的创作灵感。”
打开肖恩的社交媒体主页,可以看到数十首歌曲的链接。其中,不仅有经他重新填词的中文歌曲的英文翻唱,还有他原创的“中国风”歌曲。谈起用英文为中国音乐填词,肖恩认为,中国音乐总能展现出诗意且抽象的画面,填词的重点在于如何呈现音乐中的画面感,只有充分理解歌词背后的中国文化内涵,才能用英语讲好其中的中国故事。
肖恩以《青花瓷》一曲为例,“这首歌曲曲风温柔细腻、婉转悠扬,让人不禁联想到青山细雨的诗意画面。”填词时,肖恩和他的中国朋友反复推敲细节,了解中文歌词的具体含义和应用场景。“我试图像原作者一样思考,感受其创作心境。之后,我会根据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来翻译歌词。”随着肖恩对歌词背后中国文化内涵了解的加深,他也有了一些创作压力。“在改编国风音乐时,这种感受尤为强烈。国风音乐中的字、诗、词更要精心打磨,历经多道工序,才能呈现出更好的作品。”肖恩说。
中国是肖恩实现音乐梦想的热土。为了更好地创作音乐,肖恩游历中国各地,深度体验本土文化,以获得更多启发与灵感。目前,肖恩已经完成多个使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乐器配乐的作品,“中国的56个民族各有特色,不同民族的音乐就像调色盘中的颜料一样,独具特色又可以相互融合,这种和西方截然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让我有机会尝试新的音乐风格。”他还同记者分享了旅行中的感悟,“在云南普洱,我接触到葫芦丝。后来,我自学了这种乐器,并将其加入音乐专辑的制作中。我希望我的改编和演绎能让英国等西方国家更多听众了解中国音乐和中国文化。”
“《青花蓝》这首歌曲中用于混声的音色来自中国哪个乐器?”“看得出歌词真的很用心!”……在肖恩的努力下,他的作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他的海外社交媒体账号里,能看到许多来自粉丝的留言。接受采访时,肖恩正在琴房查看来自中国网友的留言,“有些中国粉丝告诉我,他们的英语老师在课堂上用我填词的音乐教他们背单词,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最近,肖恩报名了中文进修课程,打算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中文水平,“我期待创作出更加优秀的音乐作品,继续用音乐传播中国文化,用音乐搭建中国和世界沟通的桥梁。”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声明】本站官方已审核发布资料均系官方通过公开、合法、收费渠道获得,网友自行发布资料平台只提供审核职责,资料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2411977441@qq.com),如对资料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个人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不胜收
Copyright © 2008-2023
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https://www.cnxiongqi.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风格购买及设计联系:13450110120 15813025137 QQ:21400445 8821775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克米设计
|
黑ICP备2023000012号-1
|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