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窄版
用户名
Email
安全手机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知识库
忘情谷
BBS
洞见天下
微信群
报告厅
千百度
新青年
商学院
藏经阁
雄企汇
数据库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网站工具箱
快捷发帖
深度行研
图表数据
搜索
搜索
热搜:
皮书
能源
环保
GPT
大模型
电子
大数据
互联网
教育
金融
地产
制造
钢铁
工程
保险
服务
公用事业
建筑
科技
健康
医疗
机械
半导体
碳
报告
商业计划书
智库
咨询
研究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file
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
忘情谷
›
休闲娱乐
›
琴棋书画
›
交响乐“出圈”带来哪些启示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交响乐“出圈”带来哪些启示
[复制链接]
jshhu100
发表于 2023-3-7 23: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站文档手机双击全屏观看效果最好!如需充值或代为下载服务,请联系微信lovefeige00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王一晋(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近期,两段热门小视频令人印象深刻。一段是“超强共情力!两岁宝宝听交响乐音乐会默默流泪”,一段是“交响乐团演奏《孤勇者》引发小朋友们大合唱”。前者,交响乐感动两岁宝宝,一个看似被偶然捕捉的动人瞬间,恰恰力证了交响乐超越国界、超越语言、超越年龄的强大感染力。后者,交响乐团在返场环节积极回应小观众的点歌,与童声“和鸣”,不仅充分展现了剧场艺术的魅力,让人满怀憧憬,更让人看到了交响乐“亲近”人民群众的无限可能。
2023年春节前后,各地文艺演出稳健复苏。青年朋友们三五成群相约于剧场,无数小家庭一家几口携手共享文艺盛宴。经典演出再现一票难求盛况,剧场满座热闹恢复如前。在开工势头如此强劲的文艺新局中,交响乐演出也迎来了开门红,不少演出通过短视频“出圈”,引发广泛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高雅艺术普及作用,也为交响乐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交响乐属于高雅艺术,其名称源于希腊语,意即“一起响”,通常包含四个乐章,个别也有多于或少于四个乐章的。它的主要特点可以用规模庞大、乐器多样、乐章丰富来概括。交响乐往往具有较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其音乐内涵深刻,具有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或者音乐格调庄重,具有叙事性、描写性、抒情性、风俗性等。高雅、严肃等特点使得交响乐在推广普及之初遇到了不少困难,与普通百姓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简而言之就是“听不懂”和“听不起”。
交响乐的乐器结构复杂,音乐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想要“听懂”确实需要一定的熏陶和积累。因此,我们常说,高雅艺术的观众是需要培养的。为了让更多人听懂交响乐、爱上交响乐,近年来,相关部门、相关文艺院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多部委联合倡导、支持、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组织国家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相关省(区、市)的高校演出,通过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支持高校整合优质美育资源,为本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美育课程教学、艺术社团活动、美育师资培训、校园文化建设等提供定向精准帮扶的美育志愿服务。这些工作对于高雅艺术的传播、普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到交响乐,曾经相对小众的艺术形式逐渐俘获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心。儿童主题的交响乐音乐会场场爆满便是最好的例证。
高雅艺术是否等于高价艺术?这是一个老问题。“听不起”曾是交响乐扩大受众范围较大的障碍之一。过去,一些文艺院团过于逐利,把高雅与高价画等号,而且总是仰着高傲的“头颅”,不愿看向广大人民群众。但是随着文艺惠民相关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文艺院团更加重视艺术的社会属性、文化属性,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比如多地推行惠民低价票补贴政策,使价格更“亲民”,让人民与艺术更亲近。交响乐等高雅艺术逐渐成为“亲民艺术”,随着上座率的提高,交响乐演出不仅聚集了人气,还赢得了口碑。当然,交响乐的“亲民”之路绝非仅仅通过降价,精心策划、形式创新都是其重要路径。
坦白讲,近年来,交响乐的普及工作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中小学生对其认知和喜爱程度显著提高。但是,在创作、传播等方面,我们仍然面临着较大的考验。为了持续创作人民群众满意的交响乐作品,吸引更多人走进剧场近距离感受其魅力,我们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是创作上要避免孤芳自赏,追求雅俗共赏,要彰显“中国范儿”,展现民族特色。音乐是让人听的,但光让人听还不行,还要供人欣赏,要做到雅俗共赏。毋庸讳言,往年有很多新创作品大家是不喜欢听、不愿意听的,创作团队很容易陷入孤芳自赏的状态。如果创作的新作品群众听不懂、不爱听,那将有悖于文艺百花园为人民绽放的初衷。正如作曲家关峡所说,交响乐就是要做到让人产生共鸣,引起共振,在共振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升华,触发思想激荡,引发心灵净化。因此,交响乐的创作要紧扣时代主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尤其要传承中华文化,扎根民族沃土,挖掘音乐中的“中国范儿”。事实证明,不管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作灵感源泉,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的音乐旋律,还是用交响乐的方式重新编排中国经典音乐,都收获了巨大的成功。
二是普及传播上要注重形式创新,润物无声。艺术的生命力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沃土,艺术的影响力、辐射面在于有广阔的传播渠道与发展空间,交响乐同样不能例外,其健康成长离不开普通观众为其浇灌。艺术只有走近群众,融入大众生活,才能成为人民艺术。交响乐普及传播历来是重要基础工作。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的碎片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交响乐的“出圈”,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内容的提质和演出形式的创新。比如一些交响乐团专设“乐工房”,集演奏、讲解、互动于一体,深入基层和社区,打造交响乐互动课堂,全面提高观众文化品位,观众不仅可以现场聆听音乐,还能通过专家讲解进一步了解音乐内涵。再如一些儿童主题交响乐音乐会在创作之初就把音乐普及作为重要考量。去年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小狮子乐动京城”情景视听音乐会上,现场不仅有中西乐器的直接对话,还有寓教于乐的艺术普及。主角小狮子作为一名中国大鼓演奏者,在与猫咪交响乐团的磨合中,展现了交响乐团的构成及中西乐器的交流与融合。孩子们在笑声中潜移默化地进入了交响乐的世界。
交响乐被世界公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现代文明的标准。如今,各地、各交响乐团加强创作,各显神通,积极打造城市文化名片,而农民管乐队也逐渐在多地兴起。在如此浓厚的艺术氛围中,中国交响乐的蓬勃发展值得期待。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2日 13版)
【声明】本站官方已审核发布资料均系官方通过公开、合法、收费渠道获得,网友自行发布资料平台只提供审核职责,资料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2411977441@qq.com),如对资料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个人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https://www.cnxiongqi.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风格购买及设计联系:13450110120 15813025137 QQ:21400445 8821775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克米设计
|
黑ICP备2023000012号-1
|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